急流勇退的小翰林--贯云石

文章主题:历史人物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8-05-23 18:46:22

在封建社会,翰林学士是一个清贵之职。由于其工作职责是专掌内命(由皇帝直接发出的极端机密的文件),所以一般都是从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知名文士或文学侍从中挑选,如唐代的李白、白居易。宋代的晏殊、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苏轼。明代的宋濂、徐光启等都曾担任过此职。少数民族由于所接受的文化教育有别于汉族,能荣膺此选者,有如风毛麟角。元代的贯云石是个例外。

贯云石(1286-1324),初号疏仙,后来改叫酸斋,出生于元大都西北郊高梁河畔维吾尔族人聚居的畏吾村(今北京魏公村),他在维吾尔族的姓名,叫做小云石海涯。其祖父阿里海涯随蒙哥(蒙古宪宗)和忽必烈(元世祖)征战有力,元初官至丞相。他的父亲贯只哥,官至江西行省中书平章事。他因父名,就以贯为姓,云石为名,变成汉人的名字。

由于元统一前维吾尔已经归属蒙古,在元代民族不平等的政治阶级中,贯云石自然是属于上等人。贯云石幼年一直生活在大都,受到良好而特殊的教育。他的母亲廉氏是精通汉学的维族名儒廉希闵的女儿,他常随母亲住在廉家的别墅“廉园”里修文习武。园内两万余卷藏书,使贯云石从小就受到了丰富的汉民族文化的熏陶与严格训练。他既有“善骑射、工马槊”的维吾尔气质,又能“折节读书,目下五行”(《元史》),为其日后在汉文化的诗、古文、词曲、书法上取得巨大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代著名史学家陈垣在其所著《元西域人华化考》中,论述了维吾尔人精通汉学者凡三十一人,贯云石就是其中之一。香港学者罗伉烈先生说,元代幅员广大,生活在西北边境的少数民族很早以来就和汉族天下一家。其中不少知识分子,在文学和艺术方面并不比汉人逊色。“然而名气最大,是两位维吾尔族的诗人和散曲家——贯云石和薛昂夫。这两人,无论生活习惯、思想倾向、文学造诣,跟当时的文人士大夫并无分别,已经全盘汉化了”(《两小山斋论文集》)。

元成宗大德十年(1306),年方二十的贯云石承袭父爵,出任两淮达鲁花赤(这是一个拥有实际兵权的三品要职)。不久,又出镇永州(今湖南零陵)。这位血气方刚、文武双全的青年军官,管辖着十一万户百姓,统率着七千将士。他“在军气候分明,赏罚必信”、“御军极严猛,行伍肃然”;公务之暇,则写诗作曲,投壶雅歌。但没过多久,他就作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将官职军权让给其弟忽都海涯,自己于1308年回到了文人荟萃的元大都。放弃爵位和权力的承袭,这可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后人常常从其所写的三首《清江引》的曲子中去揣测其原因,这三首曲子如下: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