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作为的三旨相公-王硅

文章主题:历史人物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8-05-22 20:16:09

北宋王硅,字禹玉,成都华阳人。王硅年幼时就“出语惊人”,显露出了“奇警”之才,他的从兄王琪读了他所写的赋后称赞说:“骐骥方生,已有千里之志”。仁宗庆历二年以进士第二名及第,后果官至翰林学士。他能文善诗,名闻遐迩,“流辈成共推许”。其文章,“闳侈瑰丽,自成一家”,连欧阳修都钦佩不已,赞之为“真学士也”(《宋史•本传》)。《四库提要》在介绍他的《华阳集》时说:“计其登翰苑,掌文诰者几二十年,朝廷大典策,皆出其手,故其多而且工者,以骈俪之作为最”。并说把他放到两宋作家群中,“可无愧色”,陆游、杨万里等大诗人“往往称之”。他写诗时,喜欢使用金玉珠翠等字眼,“如黄金必以白玉为对”,显示出一种富丽堂皇的气象,被人们称为“至宝丹”(宋.《王直方诗话》)。神宗时,拜为尚书左仆射。哲宗即位,封为歧国公。《四库提要》说他“少掇高科,以文章致位通显,不出国门,而致参预大政,词人荣遇,盖罕其比”。

王硅的荣遇,杰出的文学才能固然是个原因,但更主要的是他善于迎合。北宋后期,政局日趋腐败,官场倾陷成风。官员们争权夺利,不顾操守。尤其是对皇上,更是以揣摩心意,曲意迎合为能事,王硅就是一个好标本。《宋史》说他:“自执政至宰相凡十六年,无所建明,率道谀将顺”。作为宰相,担负着管理国家的重大责任,他却对国计民生,毫无作为,只知道谄媚顺从皇上。上殿奏事,没有自己的主张和看法,只说是去“取圣旨”;皇上表态之后,也不问合适与否,更没有进谏之言,只是恭恭敬敬回答说“领圣旨”;退朝之后,告谕部下时,就说“已得圣旨”。王硅的独特表现,赢得了一个名副其实的雅号,时人称之为“三旨相公”。相公,是古代对宰相的称呼。顾炎式《日知录》卷二十四:“前代拜相者必封公,故称之曰相公”。相公只知说“取圣旨”,“领圣旨”,“已得圣旨”,则国事日非,也就可想而知了。

王硅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文学才能去逢迎皇上,试举一例。据《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八引《隐居诗话》载:温成皇后刚逝世时,王硅与欧阳修同在翰林院供职,皇上下旨令进温成阁帖子(一种公文),由于时间仓促,欧阳修一时未能写出诗,而王硅竟能即时口占一绝,诗曰:“昔闻海上有仙山,烟琐楼台日月闲,花下玉容长不老,只应春色胜人间。”皇后刚逝世,以此为题材写诗,构思和措辞都有艰难处。温成皇后无大功业可言,歌功颂德会看成是言不由衷的虚泛之言;哀悼之情表达得过分,又恐怕引起皇上过度的悲痛,有伤圣体,真是左右为难。王硅却能出口成章,吟出绝妙好辞。古人婉称人死为仙游,即成了神仙,离开人世,游于仙界。仙界胜于人间,神仙自然是长生不老。王硅把温成皇后的长逝视为成仙恭维得十分得体,化难为易,不费吹灰之力,欧阳修自愧不如,“深叹其敏丽”。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