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汉字的演变过程(2)

文章主题:文学常识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20-05-24 21:08:32

六国古文也是一种“篆”。篆的意思就是把笔画拉长,成为一种柔婉美化的长线条。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规定通行全国的标准字形。

秦始皇命令李斯等整理文字,改定字体,由李斯书写出标准字体《仓颉篇》,赵高作出《爰历篇》,胡毋敬作《博学篇》,让全国统一用他们简化后的字体书写,这就是小篆。小篆又逐渐被更方便更简化的隶书所代替。

据说隶书最初是由下层低贱的人们使用的,当时“隶指“徒隶”,本来隶书这种简便的字是写给他们看的。后来在民间用得多了,盛行起来,连统治阶级也不得不用这种字书写了,到汉朝时就成为全国范围的正式书写体。现在流传下来的汉碑,就是由这种隶书写成的。

隶书后来又演变成草书。这是一种隶书的快写体,它发展成为独立字体,大约始于东汉。

与草书同时兴起的还有楷书,它又名“正书”或“真书”,成熟于东汉时期,盛行在魏晋南北朝时代。最后出现于东汉末年的一种字体是行书,基本上是楷书的样子,可以说是楷书的一个支派。楷书、行书和草书,直流传至今。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