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古云霄一羽毛——杜甫那些怀古虑今的诗作(2)

文章主题:文学常识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9-01-12 19:08:42

杜甫显然也目睹过此奇迹,于是有了“江流石不转”的描述。对末句那个“失”字,历来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是“没有并吞”;另一种则认为是“失策”,即刘备征吴(败绩)是不顾全局的失策举动,大大削弱了蜀国在三国争霸中的地位。按杜甫《八阵图》之原意,孔明之“遗恨”当属后者。

在杜甫的咏怀诗中,有关诸葛亮的诗占有较大分量。除这里提到之外,如尚有在前面提及的《古柏行》,这当与诗人仰慕诸葛亮的人品功业及其久居蜀中有关。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象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永安宫》(咏怀古迹之四,题为笔者所加)是一首主要咏怀刘备的诗,但又不能不提及诸葛亮。诗之首联系指刘备伐吴,被东吴主将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刘备崩于永安宫,亦即《八阵图》提及的诸葛亮之“遗恨”。第二联点明当年声势浩大连绵数百里之军帜,至今只存下空山想象,而所谓“玉殿”也掩没在野寺中,虚无缥缈。最后一联说明诸葛亮之祠堂多与刘备之祠庙相邻,想必是后人有意安排,生前两人风云际会三国鼎立,死后君臣一体同享祭祀。这大概亦正是诗人所想看到的。

怀古之怀,重点在于有新的抒怀,因所谓之古,已有历史定位,若只为古而怀古,则必落入原有臼套,人云亦云,难出新意。而个人对历史古迹的感受,又因人生道路的不同与个人禀赋之差异而各有深浅。杜甫在《咏怀古迹》(五首之一)首联就是从自己生平遭遇开始: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生平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第二联表明“飘泊”之地点,当然只是泛指。三联首句当指安禄山之反叛,致使诗人风尘飘泊,未能还京。四联则以庾信自喻。

之二: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令疑。

庾信、宋玉,杜甫皆师视之,足见其对前人之尊重。此诗的要旨在于第二联:“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怅望千秋,在诗人眼里古今时代不同,但国家与个人之“萧条”却又仍如此相似,诗人回首怅望,百感交集,不禁泪沾衣襟。

古往今来写王昭君的诗甚多,且看杜甫的《咏怀古迹》之三:

群山万壑赴莉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千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诗对王昭君的身世充满同情,如“独留青冢”“魂断月夜”,后一联更是表明昭君怨恨之情。在同类诗作中具有代表性,颇受后世推崇。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