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乡明——杜甫那些忧国忧民忧家的诗作

文章主题:文学常识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9-01-12 19:08:05

忧国忧民忧家,这三者往往出现在同一首杜诗中,因为在杜甫心目中,国运、民运、家运乃至个人命运,原本是紧紧连在一起的。国家动乱,黎民遭殃,家庭与个人也难于幸免,唯有国泰民安,家庭与个人才能同享盛世之乐。

月是故乡明

上述这个小标题引自《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一首五律,短短八句四十字,却隐含着诗人无限悲痛。“月是故乡明”,在月夜引发了浓浓的乡情,可是“有弟皆分散”,兄弟们一个个流落异乡,故乡那个曾经充满亲情与温馨的家早已不存在了,于是有了“无家问死生”的悲愤。诗之最后一句与首句紧相呼应,点出了“寄书长不达”与“无家问死生”的原因在于战乱。

《百忧集行》叙述了一家人生活的困顿:

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即今倏忽已五十,坐卧只多少行立。

强将笑语供主人,悲见生涯百忧集。

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

痴儿未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

往事历历在目,青春一去不返,如今家徒四壁,儿子因饥饿又叫又怒又哭,老妻自然没有好脸色。但一旦衣食有着,生活相对安定,对家庭的感受就完全不一样:

青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钧钩。

多病所需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江村》一诗描述了江村的自然景象与家庭的和谐,当作于衣食有着时,后一联则表示了诗人难得的淡定与满足心情。

杜甫饱经离乱,离别家庭是常有之事,因而常怀思念之情,《月夜》在这方面颇具代表性:

今夜廓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诗人以细腻的情思,描述了妻子何以“闺中只独看”,并寄希望于团圆: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在唐诗中表达家国之忧甚多,但杜诗独树一帜,这当与诗人饱经离乱目睹苍生涂炭有关。除前面提及的“三吏”“三别”等外,著名的尚有《兵车行》: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成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这是众多家庭送男子去边关的悲惨场面,践踏扬起的尘埃将咸阳桥都遮蔽了,可见被征者之多。令人忧愤的是“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呈现出“千村万落生荆杞”“禾生陇亩无东西”的破败景象,还夹杂着“县官急索租”,真不知“租税从何出”。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