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复杂的环境中,“忍”是一种生存智慧

文章主题:文学常识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8-05-30 17:30:35

很多时候,对大多数人来说,“忍”是一种为了生存的选择。“人在屋檐下,怎敢不低头?”“事临头三思而行,怒上心忍字为高”“小心驶得万年船,忍让方得一世安”。弱势群体要生存的重要原则就是忍:当乌龟碰到敌人时,它保护自己的措施就是把头缩进龟壳里,尽管这种选择是非常无奈的,一点不英雄,但却能有效地保护自己的生命。其实,很多时候,人也是这样的。

在反右斗争和“文革”中,很多“右派”和“走资派”不得不“抹屎搽脸”,自己给自己戴上许多根本不存在的帽子,接受批斗和检查。并不是他们真的口服心服,而是一种为了生存而作的无奈的选择,用当时的话说,是“大帽子底下开小差”。现实生活中,小人物去办事,常常是“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为了办事,只好强忍怒火,装出憨笑,一副毕恭毕敬和傻乎乎的样子,待到离开那个地方,大人物的祖宗八代都被翻了出来。

在告密成风、酷吏横行的武则天时代,连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贤相狄仁杰都被来俊臣下狱,以头撞柱,血流满面,为了保住老命,不得不承认自己“谋反”,后来借送衣服的机会,才将申诉信塞入棉衣夹层骗过了狱吏,将信带回家,家人拿着信“上访”,找武则天喊冤才被放出狱。说忍学大师娄师德只配种地的李昭德,疾恶如仇,堂堂正正,然而最后却被武则天将他与酷吏来俊臣这样的小人一齐于闹市斩杀并暴尸,令人扼腕叹息。而忍学大师娄师德一生基本上没有受过什么挫折和迫害,做了很多对国家,对人民有益的好事,武则天称赞他“有文武材”,一直活到70岁,死后享尽哀荣.俗话说“牙齿硬了虫子吃,舌头软了虫不吃”,说明“忍”是一种生存智慧。

在钩心斗角的斗争中,“忍”是韬光养晦。“韬光养晦”巾的“韬光”是隐藏自己的光芒,“养晦”是让自己处在一个相对不显眼的位置。表面尽量低调做人做事,实际是积蓄力量,准备东山再起。《三国演义》中有一个著名的韬光养晦的故事:刘备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投奔了性格多疑的曹操,为了避免怀疑,他采用了韬光养晦的“忍”的策略,每天只在后园种菜,绝不谈什么远大理想和宏伟目标。尽管曹操通过“煮酒沦英雄”来试探,也没有得到他的真实想法,让曹操对他放松了警惕,当时机成熟的时候,刘备却“鲤鱼脱却金钩去,摆尾摇头不再来”,自立门户,和曹操对着干了。

隋炀帝在没有当皇帝,甚至没有资格当皇帝(已经有太子杨勇)的时候,针对老皇帝隋文帝的特点,也采用了韬光养晦的策略:“敬接朝士,礼极卑屈”,对人有礼貌极了,不穿好衣服、把乐器的弦弄断、房子里到处都是灰也不擦、把漂亮的女人藏到别的地方,给老皇帝一个礼贤下士、不好声色的好印象,于是废了太子杨勇,让他当太子。这家伙当了太子后,谋杀了父亲隋文帝,自己当了皇帝。当了皇帝后就把一切颠倒过来了,杨勇的十个儿子被他全部杀光,滥用民力、穷兵黩武,是中国有名的坏皇帝,大隋的江山也葬送在他的手里。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