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隶书体是怎样形成的

文章主题:琴棋书画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9-08-24 10:43:40

隶书的创始人在古书记载中有二人。《水经注》记载:郡人王次仲,少有异志,年及弱冠,变击颉旧文,为今隶书。始皇怒其不恭,令槛车征之。次仲首发于道,化为大鸟,出在车外,翻飞而去。

而在唐代的《书断》中说:程邈者,始为衙县狱吏。始皇幽系云阳狱中,覃思十年,益大小篆方圆,而为隶语三千字奏之。始皇善之,以为隶人佐书,故曰隶书。

隶书体

王次仲造隶书有些神异色彩,程邈造隶书其实更比较切实可信,因而学者多取程邈之说。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政令繁冗,官狱纷杂。为了适应这种政治需要,必然要在文字上进行改革,利用书写比较简便的隶书代替篆书是历史的必然。但隶书把篆书的圆转改为方折,这是由圆笔到方笔一个巨大的改革,是中国方块字的正式形成期,是件不得了的事情,所以把王次仲神异化了。

大家多采用程邈造隶书的说法,因程邈是狱吏,他在公务繁忙之中体会到篆字书写的不便,于是把大小篆的笔画和结体作了简化,又把圆笔改为方笔,力求简化便于书写,因为当时办公文的小官叫做“徒隶”,故称这种字体为“隶书”。这也是从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不见得是什么人一手造成的。这种字体在秦代并未普遍,到汉代才比较齐备并通用,故有汉隶之称。

汉代极重视隶书,因“隶书为小篆之捷”,极便于汉代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繁盛的需要。西汉的隶书,还有些秦隶的遗意。东汉的隶书,日渐趋于工巧精美,结体扁平,笔画间出现了波磔,形成了汉隶的楷模。晋唐以后直至近代,虽楷书盛行,而隶书不废,为书法家所喜爱,就是由于汉隶结体和用笔富有变化,风格多样和艺术性强的缘故。

现在能见到的秦隶,只是在秦代遗留下来的权(秤锤)、量(斗斛)上所刻的统一权、量的诏书。其字体全用折笔,不用转笔,结体则是长方大小不一。这种字体,前人叫做篆书兼古隶书。到了汉代字体渐有点画波尾,已趋成熟阶段,与秦隶没有点画波尾的写法已完全不同。

到了汉和帝永元(公元89年)年间,点画波尾显明,已脱尽篆意,演变成真正的汉隶,到东汉末期,字体更为方整,灵活的意味却少了。隶书至魏晋,更加平板方正,削弱了汉隶的神韵。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