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传统文化杂谈 > 民俗文化 >

旧时广东客家人建筑风格独特的围龙屋

文章主题:民俗文化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20-02-21 18:21:34

居住在广东的客家人,大部分是东晋以降由于各种原因相继迁入江西、福建,再转入梅县、兴宁一带,与古越族人相融合的民系。现除梅州市各县外,惠阳、始兴、南雄、河源、宝安、阳春、信宜等地,都有客家人聚居,是广东居民中颇富特色的一个群落。

在粤东客家地区,到处可以见到建筑风格独特的围龙屋。这种围龙屋一般建筑在依山傍水的丘陵上,外观呈半圆形,层层叠叠,宛如一条盘缠的巨龙,因此民间称之为“围龙屋”。

围龙屋

围龙屋门前露天部分称为“花头发”,采用河卵石拼成各种图案,砌成坡状:还有一块用三合土打筑的晒坪,用以晒粮食或举行集体活动。晒坪前辟有一半月形池塘,可以种莲养鱼,蓄水防火,调节气候等。

“围龙屋”的主体为正堂。正堂有一堂、两堂或三堂之分。小的二堂二横一围龙,大的有三堂四横两围龙,甚至有“十厅九井”的。其平面布局是:以大门为中轴线,入门后是正天井,天井后是供奉祖宗脾位的正厅,天井左右是东西侧厅,还有“南北厅”、“花厅”;左右是横屋,或称“枕头屋”,中有厅、房、天井等;后面是花头,以半圆形的建筑把房间连成一体,各房屋之间有廊道相通,外面用门楼围封,既方便出入,又严密安全。中间正屋的上、中、下堂,平时是以木制屏风隔开的,遇到喜庆节日人多时,便可拆开变成通堂大院。

这种民居布局有严格的功能区分:主要厅堂居室安排在中轴线上,次要居室布置在横屋,牲畜房、磨房、厕所设置在外侧横屋,做到主次分明,清污隔离。竖向布置前低后高,中间设置多处天井,利于通风、采光、排水,中间正厅屋顶最高,左右大房、二房次之,两旁厢房员矮。依次层叠而上,从中庭看去,非常可观。

这种宗族堡垒式的建筑,把以往小农经济的生活起居组成一个主次分明、和谐协调的整体,构成一个井然有序的舒适环境,形成我国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建筑学家把它与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和云南的“一颗印”,合称为中国五大传统民居。

围龙屋用鼓土夯成。外用短板夹筑,构成马蹄形;内用沙、石灰、黄泥三合土,有的加入糯米糊和黄糖浆,夹以竹片木条作筋骨,春压夯打,坚固实厚,具有较强的抗震防风性能,历数百年而不毁,还有冬暖夏凉的优点,被誉为世界上最宏伟壮观的“土宫殿”。

典型的围龙屋,不但外观造型讲究,庭院布置也很别致。或在花头上的半圆中栽种花木,或在花厅前、天井里造筑假山、鱼池;还在围屋后面种上“风围树”,园林绿化,实用得体。厅堂装修亦很讲究,正堂之中,有精心雕刻的木屏风,四壁雕龙画凤,花纠目映,大有“衣冠望族”和“书香门第”的风度。屋据大都用硬木雕刻成狮头、龙头、猛兽等形象,色彩鲜艳,灿烂夺目。大门媚上书有本族堂号,标明祖先所属望族郡地。大门两侧贴有堂联,以宣扬祖德,光大门媚,表现丫客家人强烈的宗法观念和怀旧意识,与广府民系明显不同。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