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传统文化杂谈 > 民俗文化 >

清明习俗介绍

文章主题:民俗文化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8-11-12 21:28:05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清明习俗

扫墓上坟——“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最重要的习俗就是到家族墓地上坟扫墓、祭拜祖先。明代刘侗《帝京景物略》载北京民俗:“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酹者、哭者、为墓除草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官府则在清明招请城隍神到厉坛,奉祀孤魂野鬼。时至今日,清明节仍是一个为全体华人所看重的重要传统节日,起着追念先祖、团结族人的教育作用。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 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踏青春游——清明前后,春光明媚,桃红柳绿,正是人们踏青郊游的大好时节。清明出游由来已久,历代文人墨客多有记载。吴自牧在《梦粱录》中生动地描绘了宋时杭州清明野游的盛景:“宴于郊者,则就名园方圃、奇花异卉之处;宴于湖者,则彩舟画舫,款款撑驾,随处行乐。此日又有龙舟可观,都人不论贫富,倾城而出,笙歌鼎沸,鼓吹喧天,虽东京金明池未必如此之佳。”郊游归来时采回花草插于头上、门上,尤以柳枝为甚。民间有“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的俗语,可见戴柳也是古代清明习俗之一。

植树——农谚有“植树造林,莫过清明”之说,古代人民多于清明前后栽种树木,据此又称清明节为植树节。除了外出郊游以外,许多地方在清明前后还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民间活动,如荡秋千、放风筝等,都是锻炼身体、赏心乐目的传统体育项目。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