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传统文化杂谈 > 民俗文化 >

山西平定的七月十五送面羊习俗

文章主题:民俗文化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8-10-28 18:50:00

送面羊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文化,时间是中国农历七月初一至初四日,现已提早到六月底。这一天,姥爷(外祖父)、舅舅要给小外甥送羊。早先送的是活羊,后来送的是用白面蒸熟的“面羊”,再后来是面包或者鸡蛋糕烤的糕点羊。

这一习俗,是道教的中元节,佛教的盂兰节,民间的鬼节三节合一,多种宗教信仰融合而产生的,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道教的中元节,起源于我国古老的土地崇拜,后来在此基础上附会出了天、地、水三官神祗。

据说天官能为人间赐福,其生日为上元节,即正月十五。地官可以为人间赦罪,其生日为中元节,即七月十五。水官也能为人间解厄,其生日为下元节,即十月十五。

但据考证,此俗兴于南北朝时代。当时北方游牧少数民族在邺(今临漳)建立后赵、前燕、北魏、北齐等国,随之将本民族人大量迁居到邺城周围,与当地汉民相处,但当时外来民与当地汉民常有矛盾,斗争也很残酷。数民族政权都为时不长,当一个少数民族亡国后,除一部分被杀或逃回原居地外,有相当一部分人留了下来。为了缓和与汉民之间的矛盾,那些留下来的曾经以牧羊为生的少数民族居民以“羊”为礼,赠送汉人,寻求友善亲睦。久而久之,形成风俗,延续至今。

平定的送面羊习俗,使妇女们练就了一双巧手,她们蒸制的面羊一般为二尺多长,模仿羊的各种形态而成,有的卧地,有的微曲,有的四蹄平伸,有的张口吐舌,有的犄角直竖,勇猛异常,有的耳垂头低,软善可爱。人们以杏核作眼,用面搓绳,缰系双角,看上去生动逼真,情趣横生。

除面羊之外,还捏制老虎、狮子、孔雀、凤凰、鹿、兔等各种飞禽走兽,形体为半尺左右,精巧玲珑,逗人喜爱。家庭妇女们制做面羊,需用上好的精粉,俗称“二箩面”,发酵时使碱用量、加面比例都要小心掌握。和面要有耐心,使其揉和均匀,这样蒸出来的面羊才能润泽饱满,不开不裂,长久保存。

她们捏面的工具仅有小木梳、小剪刀和铁锥子三种,工艺技术有搓、剪、压、挤等,制作的动物花叶,既不拘于原形的态式,又使夸张符合规律,在似与不似之间,形象传神,能给人以美感。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