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传统文化杂谈 > 民俗文化 >

山西过中秋节的习俗(2)

文章主题:民俗文化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8-06-12 20:11:03

此外,祭月时还供些苹果、梨、柿子等时令水果。晋中一些地方把西瓜去瓤后雕镂出各种图案,瓜中置一盏油灯,灯光从镂空的瓜皮间透射出来,柔和美观。

乡村祭月场所大多在室外,中秋之夜,在院落东面摆上供桌,上置月光马儿(即月神图像)、月饼、西瓜、毛豆、水果等,全家肃立于庭院中,仰望一轮皓月,主拜者叩头敬献,口诵拜月歌如“八月十五月儿圆,西瓜月饼敬神仙,有吃有喝还有穿,一家大小都平安”之类词句。供器有香炉、烛台等,香炉中点燃一种盘曲的线香,称为芸香。一俟玉兔东升,月光照临桌上供品,便表示月光菩萨已领受了这份情意,于是众人烧香焚纸,皆大欢喜。如今,山西人赏月还有个好去处,即晋城珏山风景区。

过去,姑娘们拜月别有情趣,单独设一幅月光图,心中默默祈求嫦娥仙子保佑自己有个美好的未来。山西有些地方讲究“男不拜月”,据说是因为月亮属阴:但是在晋东南一些地方则素有“女不望月”的风俗,祭月则全由男子进行。后来这些讲究都不那么严格了,各地通行全家男女老少一起赏月,一齐饮宴,谈天说地,以庆丰收,以贺团圆。

山西民间流传着“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的谣谚,认为“八月十五云遮月,来年必定好收成”,是为普遍的俗信。

拜月结束后,全家便围坐一起,共享祭品,将一块大月饼按全家人数分切成小块,每人一份;若有外出未归者,还要特意留给未归人一份,待其归来时食用。晋南中秋之夜拜月、食月饼之后,乡里小伙子们还要在夜色中打响鞭,即打马鞭,以音大而清脆者为胜。有些地方当夜还要点硫黄火,称“龙火”。还要给自家养的狗戴上铃铛,领上狗东奔西跑。当月已西沉,人们多已睡下时,还会听到门外街巷里响起清脆的鞭声和孩子们的嬉戏声,铃声当当,鞭声叭叭,别有一番乐趣。

新中国成立后,山西民间祭月风俗尚存,食月饼、赏月、亲友互赠月饼之风仍然普遍流行。“文化大革命”期间,山西境内有个别地方(如阳城等)曾有好事者改月饼名为“国庆饼”,因其时与国庆节相近,但并不被百姓接受。

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人们富裕程度的提高和人际交往的需要,中秋风俗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表现在月饼这一节物上,一方面,月饼的品种与形式不断增加,既有本地传统品种(如提江月饼、郭杜林月饼、混糖月饼等)的翻新改造,又有异地风味的月饼大量涌入,中秋节市场十分繁荣;另一方面,互送月饼的节日礼俗得以延续,月饼仍然充当着家庭亲族之间维系血缘关系的一种信物,也成为现代人群维系情感和社会关系的一种信物。同时,也伴生出一种怪现象、坏习气,一度时期,在某些人群中,馈赠月饼的优良传统逐渐演变为某种人际交往的“例行公事”,感情色彩日趋淡薄,功利观念日渐浓厚,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也难免掺杂进不和谐因素。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