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传统文化杂谈 > 民俗文化 >

中秋节都有哪些别称

文章主题:民俗文化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9-09-07 15:28:50

中秋者,仲秋也。《梦梁录•中秋》说: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此日三秋恰半,故谓之中秋;此夜月色倍明于常时,又谓之月夕。这一天晚上人们常在庭院里摆设水果,饮酒赏月。这一风俗起于何时,尚难以确考。

中秋节

中秋,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是很重要的,人们赋予它很多美好的传说,也给了它许多美好的别称。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

不过,在中国唐代人们对于中秋节还似乎并很不重视,倒是临近的新罗国非常重视中秋。《旧唐书•东夷传》(新罗)条载:“重八月十五日,设乐宴饮,赍群臣射其庭。”《中华大辞典》所引《曲洧旧闻》说:“中秋玩月,不知起于何时,考古人赋诗,则始于杜子美。”

现在,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古人咏中秋明月的诗词并不少见,但最为人所传诵的要算苏东坡的《水调歌头》词,其结尾几句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借中秋明月表达了旷达的胸怀。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