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传统文化杂谈 > 民俗文化 >

农村动物生态民俗的三个特征

文章主题:民俗文化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8-03-05 22:01:52

在食物链中,人类作为高级动物,占据统治地位。人类为了使自己在食物链中获得更多的生活资源,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猎取食物的方式,从而形成了一系列的民俗文化。

(1)驯养动物。渔民为了在江湖中获取更多的鱼类,就发现并驯养鸬鹚来帮助人类捕鱼;猎户为了围猎野兽就驯养猎犬;为了治鼠,就精心养猫;为了获得蜜糖,就设法饲养蜜蜂。

(2)消除侵害。人们为了获得足够维持自身生存的粮食作物,就必须消除这些作物的兽患,如野兔、鼠、害虫等。同时也就必然对自然界中能捕杀这些害兽的动物产生崇拜感并加以保护,比如熊、虎、鹿、蛇等动物,有些地方还对其冠以人性,这些动物也就逐渐成为人们心目中神圣不可侵犯的偶像。北方炎夏酷暑时节,农作物最大的天敌是各种害虫,由于治虫无妙法,人们就烧香祭奠虫王,以期望消除虫灾。为此,有的地方还建有虫王庙,供奉虫王神。东北农历六月初六为“虫王会”,杀牲祭庙,祈求保护庄稼,获得丰收。

(3)人们对某些动物产生敬畏感和神秘感。其中有的动物被人们谓之“精”,如狐狸精等。甚至某种动物的出现或呜叫被说成是某种预兆,如“猫头鹰屋边叫,这家会遭凶事”“喜鹊叫,来报喜,不是来财便来客”“夜间乌鸦叫,必有灾祸临”“老鼠搬家主凶~狗上屋,兆地震”等。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