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传统文化杂谈 > 民俗文化 >

中外民俗从地域和文化观念两个角度看有何差异

文章主题:民俗文化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8-05-02 19:49:36

民俗是人类群体的一种生活文化,它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民俗不仅包含着人们相处、相融以及相互理解、互相信赖等最基本的文化指令,而且还包含着人生最基本的行为方式。俗话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入境先问俗”和“入乡随俗”等等,这些话语都表达了这样一个朴素的道理:人们无论是在国内各地旅游观光,还是到异国他乡求学深造,一到异地,扑面而来的首先是民俗风情和乡土气息。

这里,我们主要从地域、文化两个角度来比较一下中外民俗的差异。从世界版图上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世界三大文明古国的中国、印度和希腊,几乎都处在北纬300附近,因山势江海的阻隔,而使中国和印度成为相对独立的域界,希腊则与欧洲大陆基本连成一片。在这三大文明古国中,西方文明和中国文明最有特色。中国认为印度与中国同属东方文化,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如佛教);西方则认为印度与中国同属欧洲文明的一部分。由于中西方在地理环境、生存方式上的不同,从而也就产生了民俗文化的诸多差异。

一方面是生产方式对文化思想的影响。中国是个有几千年封建社会历史的国家,农业耕种是生存的主要方式。而与这种生产方式相适应的文化思想则表现为稳固、人际意识强烈、被动性多、依赖感强、喜静不好动等特性。这种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而以希腊为代表的西方文明则因早期的牧狩性生产方式而形成以个人为中心与以情境为中心的思想文化,具有向外开拓、不断地自我追求,自我扩展和自我革新的特性。

另一方面是在对待人际关系的看法上。中国是类似一种“波纹状”的人际关系,而西方则是一种类似“捆柴”式的人际关系。费孝通先生在《差序格局》一文中比喻,西方社会的人际关系就像捆柴,几根就可束成一把,几把又可束成一扎,而要找任何一根柴,你就会发现它总是属于一定的捆、扎、把,表征的清清楚楚;而中国人的关系却不是一捆一扎一把,而像一块石子掉入水中后所产生的一圈圈波纹,并且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或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又不一定相同,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薄。这两种比喻都非常形象、具体,实际说明:西方社会的人们考虑的多是权利问题,而中国人则多是讲究攀关系、讲交情。这种差异,也反映在民俗的诸多领域。

可见,中外民俗从地域和文化观念两个角度来看,他们之间差异是明显的;而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具体民俗内容和表现形式也必将是千差万别的。这在后面几章的内容中我们会看的越来越清楚。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