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面食文化的传统特色(2)

文章主题:民间技艺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8-06-12 20:04:01

太原面食中蒸制而成的有“发面窝头”和“死面窝头”以及过去贫穷人家吃的“糠面窝窝”、“草籽窝窝”、“杂合面窝窝”,还有“发糕”等,均以玉米面为主料。现今,玉米面发糕和窝头已成为太原人偶尔“尝鲜”、调节口味的食品了。流行于今的白面蒸制的面食有馒头、花卷、糖三角、包子、蒸饼、稍梅等。过去,太原人出于节俭,将山药蛋丝、榆树叶(俗称“榆钱钱”)、槐花、胡萝卜叶子以及其他野菜同少量玉米面、白面拌和入笼蒸熟食用,统称为“拨烂子”或“块垒”。如今在许多饭店中亦能品尝到山药蛋拨烂子,市民家庭亦偶尔为之。

煎烤和炸制类面食有煎饼、葱花烙饼、锅贴、摊黄儿、油糕、麻花、麻叶(油条)、油饼等种类,各自因其配料、形状及制作方法不同而名称各异。

太原境内传统农作物以谷子、玉米等杂粮与小麦为主,这是太原面食风俗的物质条件。境内妇女婚后生儿育女,操持家务,多不从事生产劳动,有足够的时间摆弄食物。太原民间有“一面百样吃”和“七十二样家常饭”的说法,家庭主妇摆弄面食得心应手,花样百出。太原人具有勤劳俭朴、忍耐谨慎的性格,长期满足于因地制宜、自给自足的物产资源,这也是太原面食种类繁多的重要原因。

与太原面食相伴而生的醋蒜调和,以品质优良、口味独特的山西醋为基料,根据个人习好辅以蒜末、葱花、香菜、辣椒等,令人望而生津、食欲大增。加工制作太原面食的器具,磨碾笼屉、案板擀杖且不说它,河捞床、擦擦、剔筷、剔板、削刀等等,五花八门、自成体系。太原面食的制作工艺,从选料、和面、发酵到上案制作、入笼入锅,直至调味、摆样,各有讲究和规矩。

太原面食的传承方式以家庭成员间的言传身教为主,历代民间“巧妇”、“名炊(厨)”辈出。但是,时代进步、经济发展使得社会风俗发生变化,太原面食的许多品种在选料、形制尤其是口味上亦发生显著改变,一些原汁原味的传统面食(如尖尖、溜尖、河捞、抿尖、包皮面、煮疙瘩等)已不多见,一些传统品种濒临消失,一些“技艺”与“口味”将无以续递。

太原面食是山西饮食文化中的一枝奇葩。太原面食丰富的种类、俭朴的品格、独特的佐味、奇异的工具以及人们对太原面食的热忱、欣赏、依恋与自豪,构成了太原面食活的灵魂。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