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黑暗”的浓雾

文章主题:自然地理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8-08-01 18:12:28

雾是一种出现在秋冬季节的天气现象。它是悬浮于近地面层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现象。雾的形成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充沛,二是地面气温低。北京的冬季和初春,由于北方来的冷空气与南方来的暖湿空气经常在华北交会,在其交界处极易出现雪雨雾过后灰蒙蒙的天气。

根据雾形成的不同原因,可分为辐射雾、平流雾等。辐射雾是地面空气因夜间辐射散热冷却达到水汽饱和状态后形成的,这种雾大多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又比较充沛的夜间或早晨。平流雾是由于空气的水平运动造成的。大雾也属于灾害性天气,许多公路交通、飞行航运等事故就是由于大雾造成的。同时,雾和空气中的污染物质结合在一起还会对人的身体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

雾是交通运输的“无情杀手”。出现浓雾时,能见度很差,有时只能看到几米、几十米远的地方,使近地面阴箍低沉,视野模糊不清。据统计,高速公路上因雾等恶劣天气造成的交通事故,大约占总事故的1/4左右;对于航空,为了旅客安全,遇有大雾天气,必须关闭机场。历史资料统计,国内航班不能正常起降,因雾的影响占了78. 9%,国外航班占了57%。江河航运也深受雾的“毒害”。

大雾由于湿度大,极易破坏高压输电线路的瓷瓶绝缘,造成污闪频发,电网解裂,大面积停电。近十多年来,在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均发生过由大雾造成的“污闪”,电网解裂,大面积停电事故,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雾对农业生产也有不利影响。长时间的大雾遮蔽了日光,妨碍农作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使作物对碳水化台物的储量减少,农作物就变得衰弱了。来自日光的紫外线因雾滴而减少,容易使作物受病虫害的危害。多雾的地区,日光照射时间不足,会使作物延迟开花,生长不良,从而影响或减低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暖,气温升高,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增加,以及人类活动造成的大气中污染物增加,促使水汽凝结的凝结核随之增加,故雾的发生频率和强度趋于增加。弥漫在空中的雾滴往往会带有细菌、病毒,还影响城市污染物扩散,甚至加重二氧化硫等物质的毒性。因而大雾天气人们应当减少外出,更不要在有雾的天气中进行锻炼,以免更多地呼吸到雾中的有害物质,对健康造成危害。

与其他天气现象一样,雾也并非一无是处。由雾塑造出的自然美景,已经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雾还可以净化空气,大雾过后,会感到空气变得清新,这是由于空气中的烟粒、尘埃等被雾滴移走消散,如同雨雪过后使具有杂质的空气被冲洗过一样,使空气得到了净化。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