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泽形成的主要条件有哪些

文章主题:自然地理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8-07-27 20:45:24

在中国的寒温带、温带、暖温带和亚热带,甚至热带都有沼泽的发育。那么,影响沼泽形成的条件是什么呢?研究认为,水分条件是沼泽形成和发育的主导因素,低平的地貌和黏重的土质(或因冻土层的存在),有利于土壤过湿环境的形成,为沼生植物的生长和有机残体的累积创造了良好的空间场所。

分析沼泽形成的各种因素,可以看出,沼泽是许多自然地理条件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形成的。但主要条件是气候,水文,地质地貌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1)气候条件。土壤表层经常过湿是沼泽形成的直接原因,而土壤水分状况主要决定于气候。在降水丰富的过度湿润地带,地表水分过多,空气湿度大,蒸发弱,除地表切割程度大,河网发达的地区外,沼泽几乎占据整个地面,不仅在低洼地貌中,而且在山坡,甚至分水岭也有沼泽发育。沼泽成为这类地区自然景观的主要特征。在湿润程度不足和不稳定地带,沼泽分布面积减少,只分布在闭流洼地、湖滨、河漫滩以及地下水位接近地袭的地方。在降水量少,气候干燥,水分不足地带,很少遇到沼泽,只在河流泛滥地或地下水出露地带才有沼泽发育。

泥炭沼泽的形成,不仅取决于水分条件,而且与热量状况也有很大的关系。每年沼泽植物死亡后增加的新有机体,大于每年腐烂的物质数量,泥炭才能形成和累积。大气和土壤温度,一方面影响生长期内植物生长速度,另一方面也制约着死亡植物残体的分解强度在寒冷气候条件下,生长期内气温低,不利于植物的生长,每年植物体增长缓慢,但分解掉的也很少;在热带及亚热带气候条件下,生长期内气温和年平均气温高,植物体增长加快,有机质分解强度也增大,甚至超过增长的数量。但是在高温高湿条件下也有一定泥炭的积累。

在北半球,随着气候有规律的纬向变化,沼泽和泥炭平均累积强度也呈纬度地带性分布。北极苔原地带,沼泽覆盖率50%,泥炭厚度仅20-30厘米;向南泥炭厚度增大,泰加林北部沼泽分布最广,沼泽覆盖率高达60-70%,泥炭累积厚度3-4米,泰加林地带的中部和南部,泥炭层达到最大厚度,约8-9米,但沼泽覆盖率渐小,只有25-35%;再向南泥炭层变薄,除热带雨林地区外,很少遇到泥炭沼泽。

中国兰江平原沼泽的形成和发展,气候条件起了很大的作用。本区属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降水量虽不多,但季节分配不均,多集中在夏、秋两季。至10月末或11月初,气温下降,大量水分来不及排除,被冻结在地表或土壤层中,致使翌年春季解冻后,导致地表积水或过湿。加之冻结期长,冻层厚(深达15-2.1米),土壤黏重,不利水分下渗,地表经常过湿,沼泽广泛发育。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