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传统文化杂谈 > 哲学思想 >

佛教的中国化-禅宗思想简介

文章主题:哲学思想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9-02-22 22:04:57

佛教进入中土,就面临着如何适应新的土壤,在完全异质文化背景下生长的重大问题。而禅宗正是佛学理论与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与道家思想在相撞激荡的基础上,进行了历史性的融合,迸发出智慧火花的结果。

掸宗,始于菩提达摩,盛于六祖惠能,中晚唐之后成为汉传佛教的主流,也是汉传佛教最主要的象征之一。在中国历史上,禅宗发展可分成四个时期,由菩提达摩到中国开始,至六祖慧能大宏禅宗为止,此为禅宗的开始,可称为早期禅宗。由六祖慧能门下,洪州、石头二宗,发展为五宗七派,此为禅宗的发展期。自南宋初年至明朝中晚期,此为禅宗的成熟期,又可称为中期禅宗。明朝中叶净土宗兴起,此时佛教的特色为禅净合一,儒、释、道三教合一,为禅宗的衰落期,又称为晚期禅宗。

禅宗思想

“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禅宗之根本宗旨。惠能的高明之处在于将这一观念强调到更加突出的地步,并把它同解脱论和修行观密切联系起来。

禅宗的特点是将诸法实相、真如之理与众生的自心、本性结合起来,强调“心、佛与众生,是三无差别”,要求把本性、真心作为总源头,将修行方法看做是可以取之于己、不待外求的,从而提出了“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口号。

“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是”禅宗”的修行原则。认为凡夫所以不能成佛,就是因为心有贪染、执著,从而不能自见本性。要由凡转圣,首先要破除妄执,无心于万物,任运自在,这样才能解脱生死烦恼。

禅宗认为“心外无法”、“心外无佛”,每个人的心性即佛心,所以成佛只在自悟本性。这种顿悟是通过直觉的主观体验,产生内心的神秘启示,达到精神状态的突变。一个人顿悟,就可当下直了本性,这种境界,不可言传,只能意会,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所以佛与众生的差别,只在一悟,而迷与悟的不同,只在一念之间。《坛经》谓“故知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若悟,即众生是佛。”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