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内是什么意思?细说“衙内”一词的来历

文章主题:野史趣闻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9-11-08 19:09:49

“衙内”一词,最早始于唐代,是宫廷中担任警卫的官员的称呼。

唐末、五代及宋朝初年,各地方割据势力——藩镇,都设掌管警卫的官员,有“衙内都指挥使”、“衙内都监使”、“衙内都虞侯等(当时“牙”、“衙”同、所以也写作“牙内”)。

衙内

既然是警卫官,自然要选自己的亲信,而最可靠的莫若子弟,所以,衙内一职,多由长官的子弟担任,如五代时李嗣源、郭威等都曾以其养子任衙内职。到宋代以后、世俗相沿,人们就称官家子弟为“衙内”。这时,“衙内”已不再是官职名称,而是象“王孙”、“公子”“少爷”一样的称谓。

起初,“衙内”一词并无贬义。但是,在文艺作品和现实生活中,被称作衙内的多倚仗其老子的权势,为非作歹、横行霸道,为人所痛恨。于是,衙内一词有了贬义色彩。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