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传统文化杂谈 > 神话传说 >

大同城隍庙会及城隍的传说

文章主题:神话传说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8-09-23 18:33:35

旧时的大同府,每年从农历五月十一日开始,都要举行为期8天的城隍庙会,这是方圆百里的乡亲百姓们的一次盛会。

传说五月十一日是城隍的诞辰。这一天,天刚麻麻亮,人们就开始往这里集中。市内城郊的百姓倒还沉得住气,大多是早晨、上午干活,中午吃过午饭才匆匆出动。而大同周围的应县、浑源、阳高、天镇、广灵、灵邱、怀仁、山阴等地的百姓就辛苦了,他们一大早就套好牲口,老人妇女乘坐着马车,铃铛作响,青壮男子骑着骡马,哼着地方小调,也有不少人结伴而行,有说有唱。五月的大同,庄稼茁壮,杨柳青青,乡间大道上到处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到处可以听到欢快的歌声,构成了一幅独具特色的农村风俗图。

大同城隍庙会

庙会上最隆重的场面是祭祀城隍。五月十一日清早,先要举行祭祀典礼仪式。主祭站在正殿前面,助祭站立在两边,司仪按传统程序主持。当司仪“奏乐”的呼声一落,殿堂内顿时鼓乐齐鸣,罄镝叮当。接着主祭纳表、焚香,献上供品,全城文武官员也来磕拜,为城隍祝寿。

祭典仪式完毕之后,从各地赶来的善男信女摆上供品,烧香磕头,他们有的求子,求寿,有的是许愿还愿,有的人为了表示对城隍的虔诚,甚至口衔牲口的嚼环,背压马鞍,从城隍庙外爬到庙内献上绸缎等物品。

祭祀的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大殿前焚化香纸的铁灰炉高达4米,燃起的锡箔火焰直冲云天。东西两廓十殿阎王及鬼判前的香炉里也是火光闪烁,烟火弥漫。所有的祭献物品都放在天盘上。天盘上的绸袍等成堆累起,酒肉、糕点等祭品越来越多,布施的钱数目可观,这时专管清理祭品的人,就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库房去。

庙会的组织机构最早叫“城圣神”,民国初年改称为“盖城社”。每年庙会之前,由大同绅商各界推选出有财产、有名望的头面人物数十名担任神社的会首,由会首中推选出一人任主祭,若干人任助祭。庙会结束后,选出下届新会首,由神社鼓乐喧天地把请帖送到新会首门上,这些新会首自然是非常荣耀的。

祭祀城隍的活动由来已久。周朝除夕要祭祀人种神,其中就有“城”和“隍”。在古代,“城”是指城墙,“隍”是无水的城堑。它们本来是防御战争的实体,在人类自身能力极为有限的历史条件下,出于对自然界无知的崇拜、恐惧和迷信,为了增强防御的精神力量,就赋予它们以神的品格,把它们当作守护城池的神。据《续道藏》记载,道教以城隍为“剪恶除凶,护国保邦”之神。认为城隍的职能有二:

一是能应人所请,旱时降雨,涝时放晴,使百姓丰衣足食。

二是能掌管生死,为管领亡魂之神。唐朝以后,封建统治森严.百姓涂炭,各地把为民办事的清官称为“民之父母”、“闾里屏障”,愿他们长留人间,造福人民。所以,他们死后也被百姓抬出来作为城隍。唐宋时期,各地以有功于此的人为城隍,祭祀城隍的活动遍及全国。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