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师自通的执政人才——汉宣帝刘询

文章主题:历史人物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20-02-25 14:46:55

汉武帝之后的西汉王朝,气数已日落西山。只是到汉宣帝时期,有了一次回光反照,出现了一次短暂的“中兴时代”。

宣帝来自社会生活的最低层,知道老百姓最关心、最害怕的东西。他常说,“要让老百姓安居乐业,没有冤曲愁苦之事,关键在于吏制的好坏。一定要选拔好郡守、刺史这一级的地方官员。”

汉宣帝刘询

更可贵的是,刘询几乎不用人教,这当皇帝的十般武艺,样样拿得起、放得下,可是说是无师自通,是个天生的“皇帝料”。他“亲躬万机,励精为治”,成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的一位明君,也就是所谓并不糊涂的皇帝。

宣帝在选拔干部这个问题上,总是再三考察,亲自过问。赴任之前,还要他们写好责任书,根据贡献来考核实绩。

史书记载,宣帝不仅任用了一批“能吏”去镇压豪强,而且使用了一批“循吏”(即指“上顺公法,下顺人情”)去治理地方,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当时,以郡守、刺史这一级干部,能留名史册的,有赵广汉、韩延寿、尹翁归,以及王成、黄霸、朱邑等等,这在前朝历代是绝无仅有的。难怪史学家班固说,“汉世良吏,于是为盛,称中兴焉。”

有了这样一批不错的干部来管理国家,社会经济也得到了发展。史书记载,当时连年丰收,谷物产量猛增,内地一石谷卖五钱,边远地区才卖八钱,创造了汉代粮食的最低价格。

大家都吃饱了,不但社会安定,文化也能得到发展。公元前51年,宣帝在长安石渠阁,主持了一次盛大的经学讨论会。当时,全国的主要专家学者,克服交通不便的困难,云集京城,非常热闹。当年,桓宽撰写的《盐铁论》,较为系统地研究了有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学,也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