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的刺绣大师余沈寿

文章主题:历史人物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8-10-28 18:49:45

沈寿是苏绣创始人,原名云芝,后更名为寿,字雪君,晚号雪宦,1874年出生于江苏吴县。这里是得天独厚刺绣胜地。主要品种是城市闺阁绣,和大量的乡村民间日用绣品。这些精巧的刺绣品当时曾大批量生产,并在市场上作商品流通。

沈寿名扬苏州后,于1893年与余觉结婚。余觉也称得上是个画家,对沈寿在刺绣上给予了不少帮助。两人曾一度半日看书,半日研绣,对历代刺绣针法进行了详细比较和分类,使其针法技术开始趋向条理化,自成一家。

1903年,余觉在北京工商部供职的好友单束笙前来看望,看到沈寿的绣品,赞不绝口,便向余觉提出,趁慈禧太后70寿辰时,给皇太后绣献寿屏的建议。沈寿认为这正是自己显露才华的机会,便很高兴地答应下来。两人开始着手筹备为慈禧太后制作贡绣。沈寿组织了绣制贡绣寿屏的班子,花费了三个多月方才绣制而成。

1904年,余觉携带贡绣专程去北京,经人进呈宫闺,先行陈列。慈禧在观赏贡品时,看到沈寿绣的一堂八幅《八仙上寿图》通景寿屏后大悦,称赞绣寿屏为绝世神品,并亲挥御笔写了“福”、“寿”两字,分别赐给他们夫妇二人。从此以后,沈寿绣名远扬,被誉为全国首屈一指的刺绣名家。

1905年11月中旬,沈寿和丈夫奉慈禧太后谕旨,赴日本考察。他们满怀研究工艺美术,提高刺绣艺术水平和增进办绣校学识的欲望,对日本工艺美术及其教育进行了考察。通过考察,沈寿决心“以绣自立于世”,以研绣著名于世界。由于“当时中国绣板滞而难得画神,更加设色少学识”,她决心打破陈规,将西洋美术特色吸收和溶化到中国刺绣艺术中来。为了表现出西洋画讲究透视,明暗,给人视觉以真实感觉的效果,她在针法与色彩运用等技巧上潜心钻研、摸索,有了独创性的发展与提高,逐步形成“仿真绣”。

1906年,余觉通过与中国驻意大利公使吴公索的关系,得到意国帝后半身照片。根据这张照片,沈寿花了两年零四个月的功夫,绣成了《意大利帝后肖像》。这幅作品在1910年南洋劝业会上获一等奖,后与《意大利皇帝像》一道在意大利都朗举办的赛会上获优等奖,得到了“世界至大荣誉最高级之卓越奖凭”,轰动了意大利及整个西欧。

1914年8月,沈寿全家搬至南通,办南通县女工传习所,招收女工学员67人。南通女工传习所的兴办,为南通职业教育、尤其是刺绣艺术史开创了新纪元。在南通期间,沈寿对刺绣更是精益求精,绣出了《世界救主耶稣像》(在1915年美国旧金山举办“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荣获一等奖章),《美国女优倍克像》等传世名绣。

沈寿的绣艺不仅是近代江苏的新绣,在艺术表现技巧与艺术理论上,均有新的飞跃。沈寿去世前抱病将自己一生绣艺经验认真回忆出来,整理成《雪宦绣谱》。这本书是对历代苏绣技艺的经验总结,其中包含了许多创见。在“针法”一章中,具体介绍了各种针法的特点、技法;在“绣要”一章中,按审势、配色、求光、肖神、妙用,缜性等六个方面深切他讲述了自己的经验体会,为后人研究刺绣留下了珍贵的资料。。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