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诗坛的擎天柱小李白--陆游(2)

文章主题:历史人物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8-05-23 18:46:49

少年时代的李白,就十分勤奋,铁杵磨成针的故事,至今犹为人们津津乐道(《方舆胜览》五三)。他自述“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上安州裴长史书》),阅读范围之广,数量之多,更是同龄人无法相比。陆游有不少诗文,为自己的好学做了真实而生动的记录。他自称“我生学语即耽书,万卷纵横眼欲枯”(《解嘲》),“少小喜读书,终夜守短檠”(《幽居记今苦事》)。十三四岁就酷爱读陶渊明诗,以至废寝忘食(《跋陶渊明集》)。十七八岁时已熟读了王维、岑参诗集(跋两家诗集)。对李杜更是尊崇至极。尤其难得的是,这种好学精神,至老未衰。别人笑他为“书痴”,他欣然领受。他把书房命名为“书巢”,“俯仰四顾,无非书者”,“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愤忧叹,未尝不与书俱”(《书巢记》)。正是这种天才加勤奋,才使李白和陆游成为诗歌王国的卓然大家。

其次,陆游和李白,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李白少有大志,多次在诗文和给朋友的信件中表示要效法古代的管仲、晏婴,“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秦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唐代的进士科举考试,是读书人人仕的金光大道,李白却不屑于应试,他总是期待着能一步登天。他曾一度得到过玄宗的赏识,传说中的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的故事,真是荣耀无比。但这仅是昙花一现,玄宗只把他看成御用文人,希望自己在对贵妃赏名花时,李白能为他创作出开心的流行歌辞,以之作为风流天子生活中的助乐剂。李白大失所望,被放还山。后来又因永王李磷事件,入过监狱,遭受流放。终其一生,从未有过实践理想的机会。陆游二十九岁时,到临安应科举考试,名列第一,居秦桧孙子之前,秦桧大怒,次年复试,被一笔勾销。和李白一样,未曾通过考试获取进士的桂冠,后由皇帝赐予同进士出身,已是低人一等。陆游自小受父辈影响,怀抱收复沦陷山河的雄心壮志,也曾有过投身抗金前线的峥嵘岁月,但同样也是昙花一现。他一生都在为抗金,为收复失地而奔走,而呐喊,却被统治集团加上“鼓唱是非”,“不拘礼法,恃酒颓放”的罪名,被撤职罢官,赋闲乡野。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陆游痛苦地感受到“死去原知万事空”,但仍然殷殷叮嘱后人:“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陆游和李白,都是带着莫大的遗憾,走完人生之旅。

再次,表现在诗歌创作上,陆游和李白,更有许多相似之处。在学习前人的创作经验上,两人都渊源深广。刘熙载说李诗“以《庄》《骚》为大源”,对历代名家,“亦各有所取,无遗美焉”(《艺概》),陆游又何尝不是这样。陆游是一位集大成的诗人,他的艺术渊源是多方面的,除源头文学《诗》、《骚》的影响外,他还广泛地学习和继承了陶渊明、杜甫、岑参、白居易、苏轼等大师的传统,受李白的影响尤其明显。李白在诗中反复表现的主题——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追求与幻灭,傲岸与狂放,在陆游诗中,特别是在七言古诗中,都得到了生动的再现。奔放飘逸的诗歌风格也酷似李白,无怪乎后人认为,陆游的不少七古作品,放置到李白集中,不易辨认。当代著名学者钱锺书先生也在其名著《谈艺录》中指出,有宋一代,学李白者众,但“最似者”,是陆游。还须指出的是,陆游学习李白,并不是亦步亦趋的模仿,而是有其鲜明的个性。由于所处时代的不同,陆游在诗中所表现的壮志难酬的悲愤比李白更为深沉,更为强烈,更具有爱国主义的色彩,因而更能震撼读者的心灵。他的诗歌风格也是多样化的,既有豪放俊逸神似李白的一面,还有轻灵流丽,乃至恬淡自然等诸多风格。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