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究竟是什么意思

文章主题:文学常识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20-02-24 16:32:30

毫无疑问,《三国演义》是一本好书,但在民间却流传着“老不看《三国》”的说法。为什么上了年纪的人就不应该看《三国演义》呢?有人解释说,《三国演义》中尽是些计谋,老人本来多虑,再读《三国演义》,未免思虑过度,不利健康。这样的解释,看似不无道理,其实却是皮相的,并没有真正理解我们民间的智慧。

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

和“老不看《三国》”连在一起的还有几句话,叫做“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男不看《红楼》,女不看《西厢》”。这四句话,极其准确地抓住了这四本名著的精髓所在,是对这四本名著所拥有的艺术感染力的强调和夸张。.

明代陈际泰的《太乙山房文稿》叙述自己小时候从族舅那里借宋一本《三国演义》,在墙角边晒太阳边看,母亲叫他喝粥?他不应,叫他吃饭,又不应。过了很久,忽然感到饥肠辘辘,就去问母亲要饭吃。母亲气得一把抓住他的衣襟,想狠狠揍他一顿。后来,母亲问他的族舅说:“你为什么把这种书借给你的外甥,书中有人马相杀的事情,你外甥看得入了迷,连饭都不好好吃了。”

冯梦龙在为短篇小说集《警世通言》写的序言中也讲了这么一件事,我有个小孩子在帮忙做菜的时候,不小心弄伤了手,奇怪的是他一点不叫痛。有人间他:“为什么不叫痛呀?”小孩回答:“我刚刚在玄妙观听人说三国故事,关云长刮骨疗毒还说说笑笑呢,我为什么要叫痛?”

《水浒传》也是一样。明代文人李贽在批评《水浒传》的时候,曾让一个和尚替他抄写,那和尚很快找到了自己的膜拜对象——鲁智深,“时时欲学智深行径”。有一次,为一件小事,他心中不满,就想放火把寺庙烧了。李贽劝阻他的时候,他说:“李老子,你可太比不上五台山的智真长老了,智真长老能够容得下鲁智深,你难道就容不下我吗?

最让少男少女心动的是《西厢记》和《红楼梦》。贾宝玉和林黛玉读了《西厢记》都有些痴迷。贾宝玉立刻联想到自己,对林黛玉说:“我就是那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林黛玉对这个过于露骨的类比虽然不高兴,但她也学着崔莺莺的口气在房中叹息:“每日价情思睡昏昏。”还用《西厢记》中的台词讥讽贾宝玉是“银样蜡枪头”,用“纱窗也没有红娘报”做酒令。

清代的一位女子,嗜读《红楼梦》,以致缠绵病塌,家人取书焚烧,那女子还支撑着病体叫道:“奈何焚吾宝玉!”可以想见其感情投入之深。

台湾已故女作家三毛,生前也曾深情地写道:“要是三毛死了…当然是会死的……《红楼梦》请千万烧一本来,不要弄错了去烧纸钱。”

这些事例向我们展示了这些优秀作品的巨大的艺术感染力。而且我们看到,这种感染力其实是没有年龄和性别之分的。民间之所以用年龄和性别来区分,是从文学接受的角度指出最容易受其感染的人群。这是一般读者的直觉,也是事情的真相。如果我们以为所谓的“不看”就是真的不去读,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