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成虎的意思 从三人成虎说起

文章主题:文学常识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8-06-07 19:05:53

战国时候,魏国和赵国订立了友好盟约。为了使双方能够遵守盟约,按照当时的“国际惯例”,两国之间要互派人质作保。因此,魏王必须把自己的一个儿子送到赵国的都城邯郸去作人质。

为了儿子的安全,魏王派大臣庞葱陪同儿子前往,但庞葱却担心魏王不会一直相信自己。于是临行之前他对魏王说:“大王,如果有一个人说大街上来了一只老虎,您相信不相信呢?”魏王回答:“我不相信。老虎怎么会跑到大街上来呢?”庞葱接着再问:“如果有两个人一齐对您说大街上来了一个老虎,你相信不相信呢?”魏王回答:“如果有两个人都这么说,我就有些半信半疑了。”庞葱又问:“如果有三个人一齐对你说大街上来一个老虎,你相信不相信呢?”魏王回答:“如果大家都这么说,那我就只好相信了。”这就是成语“三人成虎”的来历。

“三人成虎”和大家熟悉的“曾子杀人”的故事,都是个体的一种遵从行为。在群体情境的压力下,个体在知觉、判断、动作、态度等方面会作出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反应。心理学把这种现象称为从众现象,把这种从众的心理反应称之为从众效应。

从众现象是一种较普遍的心理现象,是人的一种直接的、感性的心理反应,任何人都会不同程度地发生从众行为。

法国著名的动物学家法布尔作过一个毛虫实验:把一群毛虫放在一个盘子的边缘,让它们一个接一个,沿着盘子排成一圈,形成一个集体,并让它们开始爬行,此时在盘子中央放上毛虫最爱吃的食物,但没有一只毛虫会离开队伍去吃东西,直到因饥饿而死光。这说明不仅人有从众行为,其他动物也有从众行为,从众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有一个故事说,一位禅师给他的门徒一块很美丽的石头,叫他分别去蔬菜市场、黄金市场和珠宝市场试着卖掉它,并告诉他“不是真要卖掉它,只是看看在不同的地方人们给出的价格有什么差别”。

在蔬菜市场,人们给出的价格是几个硬币,买东西的人是想买去给孩子玩,或者放在家中做个摆设,反正是“黄牛脖子上的塌拉皮,有当无”。在黄金市场,有人愿意出1000块钱买这块漂亮的石头,买东西的人是想,“大妈做的粑粑不会有歪的”,能够到黄金市场卖的东西,错不了。到了珠宝市场,经过讨价还价,这块在蔬菜市场人们只给几个硬币的石头,买方竟然给出了50万的天价,买东西的人是想,“珠宝市场上的东西,不是珠,就是宝,这石头肯定是宝,只不过多数人还不认识它。”

在这个故事中,禅师要告诉徒弟的道理是:人的价值在不同的场合是不同的。但它印证了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伦提出的凡勃伦效应:商品价格定得越高越能畅销。其实,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是定势思维和从众思维共同在起作用:在蔬菜市场,人们花钱是以元,以角,甚至以分来计算的,除非傻瓜才会花上万元钱买东西;在珠宝市场,人们花钱的单位是“万元”,只有疯子才会以元来买东西!

从众心理是人们在与自然的斗争中逐渐形成的。在生产生活中,人们往往感到自己的力量是很小的,需要和别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需要“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发现“扛顺风旗不伤肩头”,于是就逐渐形成了从众的心理。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