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的基础是爱,中国人的感恩常表现在四个方

文章主题:文学常识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8-05-24 20:50:37

感恩的基础是爱,是通过各种形式表现自己的爱。中国人的感恩常表现在下面四个方面:一是“孝”。“孝”是对亲人的爱,特指对长辈的爱。在封建社会,很多朝代的治国方略就是“以孝治天下”。孝子和节妇一样,是要受朝廷表彰,为他(她)们树立牌坊的,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节孝牌坊”,并把一些真实的、传说的故事,不断加工,形成了二十四孝的故事,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进行褒奖,达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例如:孔子的得意弟子子路,性格直率,非常勇敢却又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他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这就是广为流传的二十四孝中的“为亲负米”。创造了历史上“文景之治”的汉文帝刘恒,贵为天子,他自己有很多人前呼后拥,却在母亲卧病的三年中,白天处理政事,晚上衣不解带地亲自服侍;母亲所服的汤药,他都要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不是汉文帝没有人帮自己侍奉母亲,是他觉得只有自己亲自侍奉,才能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心,这就是二十四孝中的“亲尝汤药”。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黄庭坚虽身居高位,家中不乏仆人、保姆,可他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都亲自为母亲洗涤马桶,不嫌马桶臭,从没有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这就是二十四孝中的“涤亲溺器”。

二是“敬”。“敬”也是对长辈的爱。“敬”是“礼”的重要内容,“明礼”是做人的基本的道德标准,为了感恩,直到现在,农村的很多人家过春节时,要把写有“天地国亲师”的俗称“天地”的红纸,贴到供桌上方的墙的正中央,表示敬重,感谢自然,感谢国家,感谢长辈,感谢老师。

汉朝的桓荣,当过太子刘庄的老师,后来刘庄当了皇帝,就是汉明帝。当了皇帝后,刘庄仍然对曾经的老师非常尊重:到桓荣的住所看望老师时,一定要让桓荣坐东面,就像当年听课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登门看望老师时,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进门后,拉着老师的手久久不放,以表亲热。皇帝对桓荣如此尊敬,所以“诸侯、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真正体现了尊师重教。

毛泽东主席对许多曾经叱咤风云,甚至影响了中国历史进程的历史人物很有些看不起,说:“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但对自己的老师却特别尊重:1965年6月25日,毛泽东回到阔别三十二年的故乡,他请韶山的老人们吃饭,席间,毛泽东给他的启蒙老师毛禹珠老先生敬酒,老人感激地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主席谦虚地说:“敬老尊贤,应该应该!”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