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及其特点(2)

文章主题:文学常识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8-03-06 19:26:29

但是,在相同中亦有不同之处。粟是耐旱的作物,而且其生长发展旺盛期正是我国北方高温多雨的时期。因此,该作物不需灌溉,也就是说它需要夏季有~定降雨的气候,而不是过于干旱的气候。既然年降雨在600-700毫米降雨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是符合此条件的地区,那么,其边缘地区,特别是西北方向的边缘地区,降雨逐渐减少,渐成为草原或荒漠,只适合于放牧。这些地区是离西安、安阳、洛阳、商丘三角地区较远的地方。

适合放牧的草原地区不但离农业发达的黄河文明中心远,而且这个宽阔地区多是丘陵山地(河北北部,山西大部,陕西北部,甘肃东部)。这种地形不利于游牧民族的骑兵的快速驰骋,反而有利于农业民族的防守。中国正是具有了这些地理环境特点,使其离文明中心较远的游牧民族,很难越过这个宽阔的地形崎岖之地。从而也就保护了黄河文明中心免受游牧民族的威胁和侵袭。

当然,这只是说不利于游牧民族的入侵,并不是说完全不可能。在中国历史上,有的少数民族越过此地带占据北方的半壁江山,也有的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控制全国,形成新的王朝。可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文明却并未因此而消失、中断,这是什么原因呢?

其原因在于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相结合的特点起了重要作用。华北平原加上长江三角洲是中国最大的平原,也是世界上的大平原之一。这里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十分有利于农业的发展,成为当时我国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也正是因此,这里养育了大量人口。因此,这里是我国人口最多,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

在南方,气候炎热,形成一个个河流谷地,四周有丘陵山地。当水稻技术(灌溉与插秧)有所发展,其土地单产超过北方旱作时,南方也可养育大量人口,形成新的经济区。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