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法是怎样延革的

文章主题:文学常识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20-02-16 23:32:45

中国历代帝王都把制定和颁布历法视为皇权的象征,传说自三皇五帝便有了历法。历法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主要部分。在二十四史中有专门的篇章记载历代历法的资料,称为“历志”或“律历志”。

据《明史•志》统计,我国从黄帝时期至明代,所创历法共计62部;《中国大百科•天文卷》中统计,至元、明共计87部,延至辛亥革命之后所采用的公历,总计为94部。在一定意义上说,中国古代天文学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历法改革史。

中国古代历法具有鲜明的特点,它不像西方历法那样仅包括年、月、日和一些重要日期的安排,而是涉猎范围极广,不仅要推算年、月、日,设置闰月、闰日,还要将日、月、五星各种天体的运动考虑进去,测定昏旦中星时刻和日食、月食,推算二十四节气以及各节气晷影的长度等,与现代编算的天文年历有些类似。

因此,中国古代的历法改革不可能像欧洲16世纪儒略历改为格里历那样,仅仅对年、月、日进行调整,而是要对日、月、五星等天体的各种运动进行全面考虑。中国历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阶段,从各历的天文内涵和计算原理分析,可大致分为五个时期——历法萌芽期,即古六历之前;古历时期,即汉武帝太初元年以前所采用的历法;历法改革时期,从汉太初元年到明大统历为止;中西合法时期,从明末徐光启主持历局,编撰崇桢历书到辛亥革命为止;公历时期,辛亥革命之后,孙中山先生宣布采用格里历,即公历为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采用公历的同时,还继续沿用中国传统的农历。

说黄帝时代就有了历法,似乎有些牵强,证据不足。帝尧时代有粗疏的历法还是有根据的。《尚书•尧典》中有“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的话。这句话至少传达了三种信息:即一岁分四季(四时),366天,并有闰月的安置。夏代已经有天干纪日法。商代在夏代天干纪日法的基础上发展为干支纪日;以月亮的圆缺周期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有闰月,置于年终;有了“南日至”,即冬至的认识,这表明殷历已具备了阴阳合历的特点。这一特点作为一种传统为后世历法沿用了数千年之久。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