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的诗、书、画、印结合始于何时

文章主题:琴棋书画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9-01-19 18:06:06

对于一幅传统的中国画来说,把诗、书、画、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相互辉映,既丰富了内容,又提升了境界,可以给人更多的审美享受。

诗、书、画、印结合,是在中国画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在宋朝以前,画上很少题字,偶然有字,也只是在不显眼的角落里,写上作者的姓名。那时虽然也有题画诗,却不是写在画面上的。到了宋朝,才有一些诗人兼书法家的画家,开始在自己作的画上书一段题记或一首诗。这样,诗、书、画开始结合起来。

清钱杜《松壶画忆》:“画之款识,唐人只是小字,藏树根石罅,大约书不工者,多落纸背。至宋始有年月记之,然犹是细楷一线,书无两行者。惟东坡行款皆大行楷,或有跋语三五行,已开元人一派。”清方薰《山静居画论》亦云:“古画不名款,有款者亦于树腔石角题名而已。”可见在苏东坡以前,是没有正式题款图画的。

苏东坡之后,题款图画渐多,至近代艺术大师吴昌硕、齐白石,画之款识格式终臻完全成熟之境,成为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不独生发画意,寄托情思,更见画面构图完美,使国画成为诗或文、书、画、印四者有机结合的综合艺术。

到了元朝,随着文人画的发展,印也加入了诗、书、画的行列。于是,诗、书、画、印结合起来了。这一艺术形式一出现,就被当时的画家们普遍采用。到了明清两代,文人画垄断了画坛,诗、书、画、印结合的艺术形式日臻完善,表现形式也更为完整,更有特色。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