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传统文化杂谈 > 民俗文化 >

重阳节是几月几日,古今不同的重阳节的习俗

文章主题:民俗文化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9-01-20 16:08:01

关于“重阳节是几月几日”这个问题太简单了,重阳节就是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也有重九节、茱萸节、老人节、女儿节、菊花节等叫法。 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

重阳节是几月几日

旧时重阳节这天人们都要出门登高,这是节日主要习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历代以来,汉族官民到九月九日成群结队去爬山登山。住在平原地区的百姓苦于无高可攀,就仿制米粉糕点,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借“糕”与“高”的同音,以吃糕表示登高消灾。

历代诗人都喜欢重阳登高赋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唐代大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重阳这天登高时,思念亲人的浓烈感情。

重阳节的习俗

重阳节还有插茱萸,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风俗。茱萸,也叫越椒,是一种中药植物,气味辛烈,古人认为折以插头,能够防止恶浊邪气的侵袭;燃熏后可以避虫虺。在这“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之时,熏佩以避之,犹似端午节熏雄黄一样,是很符合传统卫生习惯的。

菊花是我国一种历史悠久的名花,饮菊花酒、赏菊,这也是重阳节的主要习俗之一。东晋文人陶潜在重阳节时沉湎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中。唐代杜牧则追求“菊花需插满头归”的风雅。清代人把不同品种的盆菊放在庭院,并给它们起了各种美丽的名称:潇湘妃子、平沙落雁、杏林春燕、朱砂盖雪、玉池桃红、秋火芙蓉……

重阳节吃重阳糕

在民间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讲究的重阳糕要做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做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现在,重阳节的习俗已有所改变。人们更多地把这天放在关心老人、帮助老人身上。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敬老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