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传统文化杂谈 > 民俗文化 >

晋南芮城匿河的龙头节

文章主题:民俗文化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8-06-12 20:18:27

晋南芮城匿河的龙头节可称得上中华一绝。匿河龙头节最令人瞩目的是“三社典”古会,相传此会始于汉光武年间,为纪念东岳大帝黄飞虎治水有功而当地三社联典庆贺,故名“三社典”。是日,村民们把自己家中的珍宝都展示出来,民间因此又称“亮宝会”。俗以为珍宝能辟邪消灾,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届时,妇女们身着彩装,演唱民间小戏;男子们则扮演粗犷强悍的天神、地祗、武将及文臣等。

龙头节

而古会中最令人振奋的则是号称“匿河二杆子”的“背冰亮膘”壮举,一队赤身裸体的男子,腰系野藤或土布裤衩,身背铡刀、石磨和一大块冰凌,冒着春寒赤足列队缓缓行进,大展阳刚之气。“匿河二杆子”名声震撼四方。整个表演伴以古朴的锣鼓,

俗称“撤锣鼓”。队伍从村外出发,一直行进表演到泰山庙旧地结束,浩浩荡荡,煞是气派。

“匿河二杆子”们“背冰亮膘”举动的起源据说更为古老,相传始于战国时以冰块灭火、以铡刀当武器攻阵破城的历史故事。到了汉代才与当地“三社典”古会融为一体。笔者认为这种活动与古代的祈雨活动无疑有着深厚的文化联系。

水是农业的命脉,山西过去千百年来都是“靠天吃饭”,若遇干旱,农民的生活就无着落。所以,对河、泉、井的信仰以及对龙王、水母、河神的崇拜极为普遍。旱灾之年,人们为了感动这些神灵,不惜以自虐的行为呼唤上苍,以期雨水之惠。距匿河不远的稷山县,历史上遇早年向稷王求雨时,祈雨队中就有一名重要角色称“下嚼子”的,此人赤着上身,用铁铡刀上的铁钉从嘴左边刺穿到右边,好像牲口的嚼子。一手端碗凉水不停地喝,以止疼痛,一手挥动长鞭甩打开路。匿河的“背冰亮膘”比起“下嚼子”要文明多了,匿河二杆子的壮举场面也要雄浑壮观得多。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其行为的祈雨目的和自虐心理已经完全淡化,节庆娱乐和追求健壮体魄的文化内涵占据了主导地位。20世纪中期,背冰活动逐渐演变为一种体育竞走形式,于每年正月、二月零度以下气温举行竞走活动,背冰者身负20多公斤的冰块、铡刀、石磨、粗檩绕村一周约三里多路,以快者为胜。背冰活动保留着民族文化的原生状态及特有的审美观念,折射出黄河文化尤其是中原农耕文化的社会意识和风俗习惯。今天的匿河古会仍然是山西民俗文化中一颗熠熠生辉的珍珠。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