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义花灯花轿的传承与保护问题

文章主题:民间技艺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8-03-31 21:10:01

一乘花轿抬了出来,轿子里坐着一位美貌新娘,场面甚是热闹。细细问来,才知道这位美貌新娘居然是一位年过七旬的老头扮演的。这就是武义花灯花轿,它再现了结婚迎娶的喜庆场面。武义花灯花轿于2006年被列入武义县和金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8年则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花灯花轿源远流长,细究起来还与宋朝皇室有些关联。据武义县桐琴镇《赵宅村志》记载,宋魏王赵廷美第七代孙赵保仪即赵公望,于建炎元年(1127)随御驾南下临安,后来又于绍兴元年(1131)迁到武义桐琴。当时,桐琴一带过节时兴迎龙灯、耍狮子、叠罗汉等活动,而皇室后裔的官宦之家赵家尤善热闹,见多识广、心灵手巧的赵氏后人就在节日里动手扎花灯,并在正月十二迎“七鲜灯”,二月里迎“人物灯”,后来,将花灯和这一带盛行的花轿表演结合,形成了一个独特的表演项目花灯花轿。

花灯花轿的工艺和表演形式也在不断创新改进。浙江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花灯花轿代表性传承人程明法对此做出了较大贡献。20世纪80年代,在县文化馆干部的指导帮助下,他对传统花轿不断改进,配制了花灯,形成了民俗特色鲜明、原生态风味浓郁、深受行家和老百姓喜爱的民间舞蹈《花灯花轿》。20多年来,他根据演出实际需要,不断地改进花轿制作。他研制的18台花轿迎宾,人灯合一、惟妙惟肖。

武义花灯花轿和其他民俗节庆舞蹈文化一样也面临着保护难题,如何传承这一艺术“瑰宝”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第一,创新表演形式,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花灯花轿的表演形式要与时代特征相结合,对表演内容进行重新编排,多排一些当代人喜闻乐见的内容。人物造型也可以多元化。有了受众就有了很强的传播基础。

第二,制订相关政策,政府出面加以保护。政府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对花灯花轿的发展历史、传承人物进行系统深入的调研,不定期召开论坛或研讨会,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对其发展出谋划策。定期开展道具加工技术及表演艺术的培训,在中小学兴趣课中增开相关的课程。

第三,打造表演精品,不断推陈出新。现今,此类活动要求全民参与已不现实,为此,可从打造精品上多下功夫。有意识地多参加各地活动,提高武义花灯花轿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