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剧的特点与艺术魅力

文章主题:民间技艺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20-02-16 22:47:12

婺剧起源于农村,其艺人多是农民出身,他们农闲时出外组班演戏,农忙时回家生产,长期流动于田乡,演出于广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一)取材范围广泛

婺剧的剧目取材范围很广。它既有反映古代历史、政治、战争类题材,也有表现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类题材。它有很多生动别致的喜剧,如《僧尼会》《打灶分家》《漆匠嫁女》和《牡丹对课》;有令人捧腹大笑的闹剧,如《打郎屠》《偷米吃酒》《桃园三结义》和《程咬金闹殿》;有让人感叹不已的悲剧《阳河摘印》《安安送米》和《三家绝》;有回肠荡气的历史传奇剧《郑子明闹殿》《水擒庞德》和《马陵道》;更有别开生面的《三请樊梨花》《李密投唐》《伯牙碎琴》《杨滚花枪》等。

婺剧的剧目丰富多彩,据20世纪50年代初统计,能演出的大戏有390个,小戏400余个。现在已有多种失传。

(二)“武戏文做,文戏武做”

婺剧讲究“武戏文做,文戏武做”,即“武戏慢慢来,文戏踩破台”。如《断桥》是一出文戏,但白素贞和小青的“蛇步”和一连串的舞蹈身段,许仙的“吊毛“飞跪“抢背”“飞扑虎”等跌扑功夫,其吃重程度均不下于武戏。反之,武戏《水擒庞德》,却慢招缓式,在乐曲中开打,以舞蹈动作取胜。

(三)表演形式鲜明生动

在表演形式上,婺剧夸张、生动、形象,鲜明生动与强烈粗犷相结合。它不但保留了许多傀儡、傩舞、目连戏等古老的表演动作和程式,且拥有变脸、耍珠、耍牙、滚灯、红拳、飞叉、舞叉、窜火、窜粱、穿刀、十八吊等大量特技表演,如《火烧子都》中通过筋斗带彩的三变脸,《滚灯》中的顶灯,《大补缸》中的翻梁、七十二吊,《肉龙头》中的红拳、舞叉,《僧尼会》中的耍佛珠,《水擒庞德》中的倒插顺风旗,《三打王英》中的倒喝水,《相梁刺梁》中的飞僵尸等。

(四)注重手头功夫

由于过去服装无水袖,婺剧表演多在手指、手腕上下功夫,别具一格。旦角的开门、整装、整容等动作,无不注重手指的颤动功夫。净、生等角色的各种云手动作,也十分注重转腕,翻掌加上亮相时常屈腿亮靴底,与傩舞和佛教舞蹈颇有接近处。角色上场时两肘(下臂)平曲,大拇指翘起,其他四指并拢,起霸时尽用身子旋转动作,扬鞭催马时鞭梢总是向上等,又与傀儡戏的动作相似。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