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地区传统的扎染技术

文章主题:民间技艺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8-09-24 18:20:58

扎染古称扎缬、绞缬、夹缬和染缬,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织物在染色时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中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

扎染是大理著名的民间工艺品。摆于街头小摊的扎染头帕、腰围、衣裙、帽子……初看质朴无华,可仔细一瞧,布上那些蓝底白花的蝴蝶、蜜蜂、鸟雀、鱼儿和梅花等各种花卉图案,其晕染的花纹效果,仿佛是中国传统写意国画那般形象生动,意趣无穷,令人爱不释手。

扎染技术

据说,古老的扎染源自中原,并流传各地。1957年,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出土的距今1600年的东晋西凉时期的绞染绢,在红底上设白色小菱形纹样,被认为是现存最早的扎染物。它在中原式微后,在大理白族民间妇女中广泛流传和不断发展。在大理扎染中,尤以周城村姑农妇的制品为佳。据统计,在8000周城村民中,有一半以上的人在从事这一工艺制作,堪称“扎染之乡”。

做扎染时,她们将棉麻白布或毛巾,用线按一定的规则绞结起来,或用针线缝扎起来。然后,放入染缸,染以靛蓝。晒干后,拆掉缝扎之线,那些被缝扎的地方,因染不上靛蓝而保留了底色,拆开后便显示出各种花纹和图样来。

在设计绘图、绞扎花纹、浸染上色和拆线漂洗等工序中,以绞扎花纹为最难。有多少花纹便得扎多少结,一针一线,一扎一缝,马虎不得。如今,出自周城农妇之手的扎染制品,绝大部分都飘洋过海,成了欧美、日本等国的抢手货。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