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植物又怎样变成煤的

文章主题:自然地理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8-08-02 20:13:41

原来,在地质历史期间,某些时期的环境对煤的形成非常有利。在这些时期中,由于气候条件适宜,地面到处繁殖着茂密高大的植物,在海滨和内陆沼泽地带,也生长着大量高等或低等植物、水草以及浮游生物等等。由于后来的地壳变动,这些植物就一批一批地被埋在地面的低凹地区、沼泽或海洋的边缘地带。这些被泥沙掩埋的植物,长期地受着压力、地心热力细菌的作用,原来所含的氧气、氮气以及其他挥发物质等都慢慢地跑掉了,所剩下来的大部分都是“炭”(这种作用一般称为“碳化作用”)。这样就最先形成泥炭,随后泥炭被埋藏得越来越深,受到压力和温度的作用,碳质的比例继续增高,就逐渐变成褐煤、烟煤和无烟煤。简单的说来,煤就是经过这样的碳化作用以及凝胶作用变来的。

由于各地地壳运动特点不同,有的地区地壳下降速度和植物遗体堆积速度大体相当,保持均衡,就可能形成较厚的煤层;有的地方地壳沉降速度变化很大;则可能形成许多薄的煤层。可见,煤的成因还和一个煤矿的煤层厚薄、煤层多少有关系呢!

煤形成以后,在漫长的地质时代中,还继续不断地经受着各种变动和变化。如地壳的构造运动可以使原来水平的煤层发生褶皱和断裂,有一些煤层被掩埋到地下更深的地方去了,因此至今还沉睡在地下未被人们发现;而另一些煤层埋藏得比较浅,而且经过后来的风化、侵蚀作用而露出地表,我们根据这些露出在地表的“煤苗子”,就比较容易找到煤矿。

煤既是动力燃料,又是化工和制焦炼铁的原料,素有“工业粮食”之称。众所周知,工业界和民间常用煤做燃料以获取热量或提供动力,世界历史上,揭开工业文明篇章的瓦特蒸汽机就是由煤驱动的。此外,还可把燃煤热能转化为电能进而长途输运,火力发电占我国电力结构的比重很大,也是世界电能的主要来源之一。

我国的煤炭主要分布于北方和西南。北方主要分布在山西、内蒙古、新疆、陕西、河南、河北、山东、苏北、两淮、东北、宁夏。其中华北各区储量占全国的60%以上。山西省探明储量约占全国的1/3,号称我国的“煤海”。江南八省区的煤炭储量,仅占全国总储量的很少一部分。

我国除上海市外,全国其他各省区都有煤炭分布,因而各地均有煤矿。目前我国年产量超过1000万吨的大煤矿主要是:黑龙江的鸡西、鹤岗,辽宁的抚顺、阜新,河北的开滦、峰峰,山西的大同、阳泉,河南的平顶山,安徽的淮北、淮南,江苏的徐州等12个煤炭基地,它们全都分布在北方。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