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的生态功能与环境价值

文章主题:人文地理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8-11-09 19:24:18

鄱阳湖在古代有过彭蠡泽、官亭湖等多种称谓,经过漫长的历史年代,在地质、气象、水文等复合作用的长期发展下,彭蠡泽向南扩展,湖水越过松门山直抵鄱阳县附近,因而易名鄱阳湖。在湖水南侵之前,松门山以南原本是人烟稠密的鄱阳平原,随着湖水的不断南侵,鄱阳湖盆地内的鄱阳县和海昏县先后被淹入水中,历史上曾有“沉鄱阳起都昌、沉海昏起吴城”之说。烟渡浩渺、水域辽阔的鄱阳湖,经过漫长的演变,在距今约1600年左右形成了现代鄱阳湖的雏形犹如一只巨大的宝葫芦系在万里长江的腰带上。

多少年来,鄱阳湖以其大肚能容的气量做着默默的无私奉献。作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最大的天然调蓄洪区鄱阳湖湿地可以调蓄汛期长江干流、五大河等区间的大量洪水有效缓解周边地区的防洪压力,保护涸游性鱼类和珍稀水生动物的繁殖及长江流域的生物多样性,经其调蓄注入长江的水量超过黄、淮、海三河水量的总和。

不仅如此,鄱阳湖作为中国的“大陆之肾”,跻身中国十大生态功能保护区,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成为中国唯一的世界生命湖泊网成员,被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为全球重要生态区之一。鄱阳湖不仅仅滋养了一个江西,更对维系区域和国家生态安全、维护世界生物多样性发挥了难以估量的功效。

望鄱湖苍茫,万叠云屏,八百倾浪,水草丰美,200万亩草洲给水生植物的生长创造了不可复制的优越条件。鄱阳湖的水生植物包括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湿生植物、浮叶植物。

挺水植物有芦、获、菰、水蓼、旱苗蓼、莲、白菖蒲等,君不见春夏之交,芦海汪洋,芦渐多人渐少,鄱阳湖尾水如天。

沉水植物如马来眼子菜、黑藻、金鱼藻、小茨藻、大茨藻等,包括黑、小茨、苦草群丛等。

湿生植物有苔草、蓼子草、牛毛毡、稗草等,以及苔草群丛和一部分芦荻群丛。

浮叶植物则包含菱、荇菜、金银莲花、芡实等。

春夏秋冬,这些水生植物伴随着鄱阳湖,见证着一代又一代赣鄱儿女的勤劳创业,见证着千百年的沧海菜田。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