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船棺是什么回事(2)

文章主题:人文地理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20-02-18 16:20:44

为了揭开船棺之谜,福建省考古工作者于1973年和1978年先后从几百米高的观音岩、白岩洞里取出两具船棺,进行了研究。

这两具船棺,形状大致相似。全棺分为底、盖两部分,都是用整根楠木刳成。全棺长4米多,棺底如船,首尾上翘,中间为长方形尸柩。棺盖和棺身结合处为子母口套合,没有施用钉铆。据考古工作者用碳14测定,这两具船棺距今已有3600年和4200年的历史,相当于我国的夏、商时代。

三四千年的木头经风吹雨淋,至今竟然完整不朽,真可谓不可思议,这除了棺木用楠木制成,而楠木含油不易腐朽外,可能与船棺所处的极佳的地理环境条件有关。武夷山海拔高、霜雪不多,船棺放置在洞穴里不受太阳直射,又淋不到雨水,干燥通风,温度、湿度相对稳定:同时如此高的悬崖峭壁,避免了人为的破坏,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奇迹。

那么,当时越族人用什么办法将船棺安置到高不可攀的峭壁岩洞里的呢?过去,人们有过种种推测,莫衷一是:有的认为原来洞口离地面不高,后来沧海桑田,地壳变动,使洞口升高。如明朝张于垒坚持认为古时候武夷一带河水浩荡,水面几乎与山峰相等,到后来山越升越高,这些“舟船”才搁在石隙洞穴里保存下来了:有的认为由于洪水泛滥,人们只得把船棺放在近水面的岩洞里,后来,洪水退后,船棺便留了下来;有的认为是古人用最原始的方法,从山顶放下绳索,将船棺吊至岩洞前,然后牵引其入洞。总之,千年船棺如何放置到绝壁洞中,引起许多人的兴趣,但始终未找到正确的答案。

为解开这个千古之谜,福建考古工作者对武夷山群峰大大小小的岩洞石缝进行了仔细的考察,他们发现在这些地方有断木残板,初步推断这可能是古栈道的遗迹。有人据此推测,古人是先在悬崖峭壁上架板铺道,然后通过栈道把船棺送进岩洞的。

“峭壁沿溪列,烟云拂岭游。船棺真个在,遗蜕见崖陬”(郭沫若《游武夷》)。武夷船棺过去可看到很多,据《太平寰宇记》记载,武夷山有“悬棺数千,而今天我们尚能目睹的只有数十具了。我们期待着早日揭开武夷船棺之谜,回答游人一个满意、正确的答案。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