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闲之辈什么意思?等闲之辈典故出处

文章主题:成语典故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9-02-17 17:25:44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五回,发生在姜维北伐中原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姜维、谯周和廖化。诸葛亮去世以后,姜维扛起了北伐的大旗。“等闲之辈”这个成语的故事便和姜维北伐有关,一起了解下背后发生的事情吧。

原文如下:后主览表,犹豫未决。谯周出班奏曰:“臣夜观天文,见西蜀分野,将星暗而不明。今大将军又欲出师,此行甚是不利。陛下可降诏止之。”后主曰:“且看此行若何。果然有失,却当阻之。”谯周再三苦谏不从,乃归家叹息不已,遂推病不出。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时值姜维第八次北伐结束后不久,姜维下令抢修栈道,整顿军粮兵器,又在汉中水路调拨船只,同时又上书后主刘禅,要求再度进行北伐。大臣谯周坚决反对,但后主刘禅犹豫再三,最终还是同意了姜维的请求。就在起兵之前,姜维询问老将廖化应该首先向何处发动攻击,廖化反而对姜维连年征战的行为提出劝谏,结果引发姜维的不满。姜维随即率部北伐,直取洮阳,而将反对出兵的廖化留在了汉中。

本文要介绍的三国成语,便是廖化口中的“等闲之辈”,意为无足轻重的寻常人。这也是由《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所首创的一句成语。

诸葛亮病逝后,蜀汉的北伐重任就落在了姜维的身上,这一点是历史事实。经过在真实的历史当中,姜维的北伐并非如小说所描述的那样多达九次,但连年征战却是不争的事实。不过,此时的蜀汉帝国已日益衰落,国力大不如前,姜维的北伐不仅未能取得成功,反而引发了不少内部矛盾,同时也激起了部分大臣的不满,老将廖化便是其中的一位。

据《三国志•廖化传》注引《汉晋春秋》记载,姜维最后一次北伐过程中,廖化的确提出过反对意见。当时廖化是这样表态的:“兵不戢,必自焚。”廖化此语道出了姜维的弱点:自己的能力不如对手,实力也弱于对手,在这种情况下还要急于建功,怎么会有成功的希望。而事实也确如廖化所预料的那样,姜维的此次北伐又是无功而返。而就在这次北伐结束后的第二年,曹魏就发动了灭蜀之战,蜀汉帝国在短短数月内边宣告亡国,这也体现出蜀汉与曹魏综合国力的巨大差异。

热点排行>>
图文阅读>>